大紅門《中醫藥學》286 代赭石

一直在研究,探索中醫治療尿毒癥的簡便而有快捷的治療方法,因為尿毒癥患者對於病情瞭解不夠,很多希望換腎得到康復,在等待腎源過程中死去了!我治療尿毒癥方法簡單,往往說了患者不信,不配合治療。其實,任何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垮了,任何仙丹妙藥也醫治不了這些人了!

下麵說中藥~代赭石:別名須丸(《本經》),赤土(《說文》),代赭(《傷寒論》),血師(《別錄》),紫朱、赭石(《普濟方》),土朱(《仁齋直指方》),鐵朱(《綱目》),紅石頭(《河北藥材》),赤赭石(《四川中藥志》)。

性味:苦甘;平;寒;無毒

歸經:肝;胃;心經

功能主治: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主頭痛;眩暈;心悸;癲狂;驚癇;嘔吐;噫氣;呃逆;噎膈;咳嗽;氣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或入丸、散。

注意1.孕婦慎服。

2.《本草經疏》:下部虛寒者,不宜用;陽虛陰萎者忌之。

3.《得配本草》:氣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古方舉例:旋複代赭湯《傷寒論》;代赭石湯《禦藥院方》;鎮肝熄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赭遂攻結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書籍記載1.《湯液本草》:代赭石,《聖濟經》雲:怯則氣浮,重則所以鎮之,怯者亦驚也。

2.《本草經疏》;代赭石,其主五臟血脈中熱,血痹、血瘀、賊風及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皆肝、心二經血熱所致,甘寒能涼血,故主如上諸證也。甘寒又能解毒,故主腹中毒也。《經》曰:壯火食氣、少火生氣。火氣太盛,則陰痿反不能起,苦寒泄有餘之火,所以能起陰痿也。重而下墜,故又主產難胞不出及墜胎也。

3.《本經逢原》:赭石之重,以鎮逆氣。《本經》治賊風,赤沃漏下,取其能收斂血氣也。仲景治傷寒吐下後,心下痞鞭,噫氣不除,旋覆代赭石湯,取重以降逆氣,滌痰涎也。觀《本經》所治,皆屬實邪,即赤沃漏下,亦肝心二經瘀滯之患,其治難產胞衣不下及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取重以鎮之也。陽虛陰痿、下部虛寒忌之,以其沉降而乏生髮之功也。

4.《長沙藥解》:代赭石,《傷寒》旋覆花代赭湯用之治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鞭,噫氣不除者,以其降胃而下濁氣也。滑石代赭湯用之治百合病下之後者,以其降肺而清鬱火者也。

5.《本經疏證》:代赭石,《別錄》所謂帶下百病,產難胞衣不出,陰痿不起諸候,莫不在肝部分。血痹血瘀,又莫非肝之運量不靈。而其最要是除五臟血脈中熱一語。是一語者,實代赭石徹始徹終功能也。仲景用代赭石二方,其一旋覆花代赭石湯,是邪在未入血脈已前,其一滑石代赭湯,是邪入血脈已久,蓋同為下後痞鞭於心下,則熱雖在化血之所而未入脈,若入脈則其氣散漫不能上為噫矣,惟其不見聚熱之所而輾轉不適焉,斯所以為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玩百脈一宗悉致其病,除五藏血脈中熱,可不謂若合符節也哉。

6.《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吐衄之證,當以降胃為主,而降胃之藥,實以赭石力最效。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熱者,宜降之以赭石,而以蔞仁、白芍諸藥佐之;其熱而兼虛者,可兼佐以人參;有因涼者,宜降以赭石,而以乾薑、白芍諸藥佐之(因涼猶用白芍者,防乾薑之熱,侵入肝膽也,然吐衄之證,由於胃氣涼而不降者甚少);其涼而兼虛者,可兼佐以白術;有因下焦虛損,沖氣不攝上沖、胃氣不降者,宜降以赭石,而以生山藥、生芡實諸藥佐之;有因胃氣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證久不愈者,宜降以赭石,而以龍骨、牡蠣、三七諸藥佐之;無論吐衄之證,種種病因不同,疏方皆以赭石為主,而隨證制宜,佐以相當之藥品,吐衄未有不愈者。

7.《本經》:主賊風蠱毒,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

8.《別錄》:主帶下百病,產難,胞衣不出,墮胎,養血氣,除五臟血脈中熱,血痹,血瘀,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起。

9.《藥性淪》:治女子崩中淋瀝不止,療生子不落。

10.《日華子本草》:止吐血、鼻衄,腸風痔瘺,月經不止,小兒驚癇,疳疾,反胃,止瀉痢脫精,尿血遺溺,金瘡長肉,安胎健脾,又治夜多小便。

11.《本草正》:下氣降痰,清火。

12.《長沙藥解》:驅濁下沖,降攝肺胃之逆氣,除噦噫而泄鬱煩,止反胃嘔吐,療驚悸哮喘。

13.《本草再新》: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腫化痰,治五淋崩帶,安產墮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