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來評:六藝文言學生高考作文!!(0618)
原創 2017-06-18 六藝文言弟子 六藝文言
大家都來評卷,以優、良、中、差,格次。請留言於後!
六藝文言仕隱君2017高考作文:高考論——我看高考
全國卷Ⅲ(雲南、廣西、貴州、四川)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文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要求: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且不少於800字。
六藝文言仕隱君高考作文:高考論——我看高考
千裏彙集,父師殷待,古今一也,然士林尊奉,族鄉榮譽,朝廷優選,則異也。曩者,諸生登科,無論府院,或同窗相賀,或同年敬謁,或名望相接,或門生執禮,皆科場之常規,士林之禮數也,。然後,可以稱士,以立於君子之側。及其歸故里,縣官設宴,三老揖讓,族長作陪,非惟一家一族之榮,亦一鄉一縣之耀也。逮及會試殿試,天子策問,金榜題名,吏部命官,朝廷得士,則鹿嗚之思就,瓊林之宴設也。
老泉晚成,難如登天,軾轍早慧,易如拾芥,然則名動京師,文譽天下,此科事之聞名者也。今則不然,狀元滿天,不過數日,獎金優厚,不過一時,多有不學至於退學自棄者。非文折碩儒而紙貴天下也,逞分數之高低,何有廣布之尊?憑一時之技能,難遺四海之口也。古者諸生不分老少,縱成家立業亦以科場為事,是有震川之堅,留仙之勇,第與不第,無礙學者之途,故亭林棄而成大家,杜甫晚而詩多聞。今則不然,不及弱冠則畢,落則事雜業而遠文書,進則甘落後而荒學業。談情說愛,販貨生殖,何有勤學焉?縱有學者,亦筆記應考之學,過則不存,非真才實學也。今之大學,猶古之國子監、太學也。以入學為高考,非古之會試殿試也。古之試於後,今之試於前,試於後者,則諸生莫不用功於前,試於前者,諸生則怠惰於後,雖有及格、學分之限,非可鞭策者也。
古者選士,上至天子親策,祭酒關士,下至學政審文,非飽學能文之士不能任,是有歐公之取二蘇,宋訥之育魁士。今者,對錯以機器,優劣以俗師,甚至於大學生充數如打工耳。嗚呼!今無良師,何有碩儒,又何期於科場育士得士乎?惟生耳,故大學所出,不法先賢,不讀聖書,不富文章,惟趨俗為尚,逐利為能,何期於報孝父母尊長上友兄弟信朋友誠企業忠國家哉!國家雖欲德育,行教化,然不得其路,南轅北轍,惡能至乎?又聞多有學生,考前撕書之事,其盛況空前,書不堪讀歟?不堪存歟?古之諸生,其書或經典或史籍或文墨之舊章,如寶珍之,數十年誦習,若今日之書,非其類矣,不過取分之冊耳,不棄何為?德育課為虛設,語文書為樣子,又眾所深知,吾不欲多述矣。
嗚呼!自書契以來,代有文章,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志、陰陽、醫蔔、僧道、技藝之言,無不賴之以傳。其龐博宏富,綜貫紐樞,元善旨蓄,經理教化,非古今夷狄所具也。此聖王之所肇,先聖之所奠,名儒之所教,多士之所揚者也。至於清季民初,竟漸有絕斷,而以國朝猶甚,雖趙氏諸公以史稿之劣亦成國史絕響,仕隱桃源諸輩以不及秀才之能而擔逾韓柳之任。悲矣乎!故識者曰:今欲復興,必先育士,欲育士,必複文言。餘然其言,居塾教之重,未敢辭。
古稱掄才,今之高考,才乎?無有一文相傳,德乎?未有一人自詡,能乎?何有一人授重職?非古入彀天下英雄之意也,雖曰教育,孰其信之?縱以科技為辭,逐利趨功,瀕危履險,孰可賴之?是為論!丁酉五丙午十五日丁卯仕隱君書於六藝文言書院·廣州。
六藝文言仕隱君:紐帶說
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
從下麵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1、紐帶是能夠起聯繫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彙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請以“說紐帶”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紐帶說
古者,縉紳必帶,儒士必冠,此黃帝制衣冠之要義也。帶者,所以系衣也,衣不系則飄,人不束則流,然系必有結,結必能解,能解之結,則紐也。故紐帶者,聯而能解之謂也。聯而能解,則寬束有時,禮儀可則也。
天地,上下不相及者也,然日月照於上,雲氣蒸於下,於是風雷動、寒暑替,萬物生、生民獲矣。日月、雲氣,天地之紐帶也,風雷以時、寒暑合季,是天地之和也,亦日月、雲氣之所解者也。然則,常有地震海嘯至於生靈塗炭,酷暑嚴寒、旱枯水澇、沙暴螟災至於人畜遭殃、禾稼失收,天地死結,不能解而為禍也。隴西多材,民商多竊取以為值,年增一年,竟於至千裏灘塗,萬丈戈壁。河北少雨,市井之民取水於地下,數十年竟至於無水可汲,地脈不再,乾旱年年。江南多魚鱉、走獸,人人食之,日日不離,幾至於絕亡,物種大減。此人之貪欲於天地,而自取者也。
非惟此,教育人倫亦然。五常五德,君臣、父子、夫婦、友朋之紐帶也,今棄而不行,民人失束,缺恭少謹,易之以乖張恣肆,任意妄為,所以,父子不親,夫婦不和,師生不敬,朋友不信,而上下悖犯、左右欺淩也,國家無士,農人失教,工商失則,大賈搶於上,小民貪於下,非法取利,越分殖貨,雖保安、保姆亦見機而取財。此又結而不解者也。
古人謂“存天理,滅人欲。”又曰:“天理者,節其欲而不窮人欲也。”天理者,天地自然之性以及於人者也,道德綱常是也,此聖人法天則地,洞明人事之所制也,今人欲橫行,窮而不節,致死結而不能解,不過百年,竟天地分崩,人群離析,其取禍之速,致災之重。殊可悲矣。
是有志士興教,傳承雅言,重建士夫,以圖恢復焉。嗚呼!非存天理不可節人欲,非聖人之教不可存天理,非士夫不可興聖人之教,非雅言不可育士夫。茲科場疾呼,惟執事察焉。
學者胡百年:看高考
高考者,高等教育入門考試也,初,觀其利則有三,於國則有選才之臺,於治則有公平之譽,於民則有富貴之徑也,鄧公僅高位一呼,天下即滔滔回應,此撥亂反正之易,誠如反掌矣!垂四十年,其惠澤之民誠不可勝計! 然,比之初開考之百中取五,今則百中取八十,觀之似可喜也,中國大學生數字冠全球, 其實則可憂也,四民之中,務農者幾絕矣,務工者亦乏矣,爭為人上人,恥為農工,然廟堂之位無多,常有萬裏挑一之勢,僧多粥少不改其志,故失業者啃老者則不知凡幾矣。 且金榜題名者,書山臨絕頂者也,題海弄潮者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多庸吏,且多貪吏也,以至國中蒼蠅飛舞,老虎橫行,民怨沸騰,廟堂窮於應付也。 由是觀之,高考似猛於虎也,何由也?類商賈也,重利也,輕義也,徒有全民好利之公平,比之隋唐以來之科舉,則少聖賢之教育與君子之文采,比之上山下鄉之知青,則少苦其心志與餓其體膚之鍛煉也,甚矣哉,西學東漸之弊也。 然則何以為策乎?其公平之形式可取也,其教育之內涵則宜變矣,合孔子與潤之之教育精華,而成通才之教育,法此掄才大典而拔聖賢君子於野,則廟堂之上皆德才兼備之良官也。餘者,則無須十年寒窗苦讀,法西洋職業教育,則學制可短,學費可少,早成家業,由是則家國安寧,民族蓬勃,不亦良策乎? 望肉食者三思焉!
六藝文言036號高考習作:預測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預測
昔者明袁黃,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然在慈雲寺,遇孔先生,告之曰當為仕途之人。袁黃引之歸,祈為己起數,並蔔終身休咎。孔先生所言,袁黃備錄而謹記之。後所考名次,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孔先生預測之朮,高明也。袁黃此後,再無志向,及妄想,思付命由天定之理由。既如此,便無妄想之由。後於棲霞山,見作雲穀禪師。禪師告之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於是恍然大悟,潛心行善,自此之後,孔先生所言,不復靈驗矣。
今者眾人多愛占卜求卦,吾不以為然。命由天定,果能預測精准,不能改命分毫,徒預測而已。更惶論江湖術士,籍由助人改命之謬言,騙人錢財。此類新聞,多見報端。被騙者悔恨不已,騙人者或落入法網,或暫時逍遙法外。
實然,命自己做,福自己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凡事必有因果。佛家常講,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既如此,吾等無須預知未來。欲知未來,且看今日。棄惡揚善,便是正途。如此,江湖術士便再無坑害眾人之途,與社會清寧,又是一大善。既是大善,便是又一改吾等之命之方,何樂而不為也?
六藝文言023號同學高考習作:君子上達論
2017年全國卷Ⅱ
適用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西藏、陝西、重慶、海南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認立意,並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君子上達論
三才者,天地人。人者,天地之生最貴者也,可明並日月以成聖人,道化百姓以成賢人,自強不息以成君子,從物如流以成庸人;而君子上達可成聖賢,下墮即為庸人也。
魏氏默深雲: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見四方;受光於庭者,庸人也;受光於天下者,聖賢也。若乎見一庭之光,則如井底之蛙,而見乎四方之光,則能膺懷天下。人當志於聖賢,豈可安於庸人。彼能百世可師,揚名於後世;我何以一身瓦裂,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
範文正公幼時,以顏回自律,效其“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發奮成才。偶遇卦師,問其命理,可有宰相之運。卦師嘻其狂妄,公遂問其可從醫否。卦師異之,問其故。公曰:唯良相與良醫能救人。其後果然。雖幾經沉浮,為民心不失。公之志,存乎天下國家;公之心,在於黎庶百姓;公之勤學,晝夜不息;而公之德行,則垂範後世矣。故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由公可知,有志於聖賢者,絕非一時之興耳。
人生世間,猶舟之航於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若興到則求而興闌則止,遇風順而揚帆,遇風逆而停船,則登岸無日矣。故人之立志,尤須堅忍強毅,雖遇顛沛流離,不屈不撓,若或見利而進,知難而退,非大有為者之事,何足取焉?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曰:君子終日幹幹。以自強不息,故幹幹。以幹幹,則受光於天下矣!
六藝文言022-葉炎斌高考作文:長輩之教
2017年天津高考作文
請根據下麵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為瞭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一旦重新打開,就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澱,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天津卷:重讀長輩這部書
長輩之教
近世分教育為三,家庭、學校、社會是也。家庭各異,社會紛繁,而以學校為統一焉。自孩童至少年而青年,歷時廿餘載,學校教育乃大成,而所教不過知識技能爾。受市場之引導,以謀職為歸宿。哀哉!雖然,諸生立身處世之本則多植根於家庭教育也。父母長輩為其師,兄弟姐妹是其友。故夫子以孝悌為教,以為仁本焉。孝經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餘幼時,父母農桑事忙,祖母攜餘戲於閭巷田野之間。花草樹木,莊稼菜蔬,雞豚狗彘,鳥獸蟲魚,俱為日常之所見,觀之不足,樂之有餘。或鄰裏寒暄,論敘家常,人情冷暖,談之不厭。或兒童相嬉,戲耍玩鬧,任之由之,勿忘勿助。祖母得弄孫之喜,餘得自在之樂。良風美俗,不教而教矣。
大人為長子,青年喪父,責無旁貸,即助母持家,扶攜弟妹,令各婚娶,親族鄰裏皆以孝悌稱之。大人責重,常為生計奔波,初事農桑,售農藥。後農業敗落,工商迭興,乃轉行為司機,載人運貨,凡二十餘年。今汽車普及,物流便利,君子道窮,又思變化焉。易雲:「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大人忠厚耿直有擔當,審時度勢知變化。其教兒女也,不以言教,蓋以身教耶!
母親吳氏,有柔順之德,孝長慈幼,勤儉持家。鄉俗以女子主祭,四時朔望與夫祖先神明之祭拜,皆委之女子。易雲:「女正位乎內。」即言此乎?元宵端午、中秋冬至,初一十五,吉日佳節,其祭品籌辦,祭祀安排,皆由母親一手置之也。古雲:禮失求諸野。餘以是而知華夏禮樂之盛也。其吉祥喜慶,神聖莊嚴之風,正以導民向善耶!母親之教也,敬天法祖,謙恭感恩,而接於禮樂矣。
大哉!長輩之教。雖匹夫匹婦之行於平常日用間,亦足以撼天動地,超乎學校教育遠矣。大人君子明察焉。丁酉五月廿四葉落書於羊城
六藝文言025號高考作文《論紐帶》
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
從下麵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1、紐帶是能夠起聯繫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彙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請以“說紐帶”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論紐帶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故以傳道為要。今之師者,徒授其術,未聞傳道。何故?父兄不尊,弟子不信也。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欲令弟子信其道,必先親其師。欲親其師,必信其師,欲信其師,師必有仁焉。故仁為師生之紐帶也。
或有其師,以嚴為尊,不苟言笑,弟子稍有其咎,輕則訓斥,重至責罰。年幼之徒,懾其淫威,心懷恐懼,近前且不敢,又豈敢就問焉?或有其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以授課為業。道德人品,不予理會,於生之劣行,視而不見,恐父兄投訴,聽之任之,姑息養奸。凡此種種,皆失其仁。仁者愛人,必順其性,體其人。弟子如初生之木,常於溫室,若驟經風雨,必致夭折。若順其性,和風細雨潤之,剪修斜枝蔓葉,固其根本。待其稍壯,方可移於室外,培土厚肥,曆風經霜,著意看護,必能成材。若任其東倒西歪,天長日久,亦絕難成材,只得作薪投釜,憾矣。木有其性,人亦有其性,童蒙之徒,當多加關愛,勤加勸誘,教導得法,寬嚴相濟,方謂得其仁。生徒親其師,敬其行,聞其道,效其行,必能有所進益。師願已成。
師生之紐帶,在乎仁矣。師者不可不知也。
六藝文言019號高考習作《光照中華》
2017年全國卷Ⅱ
適用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西藏、陝西、重慶、海南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認立意,並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不少於800字。
光照中華
魏源乃清末著名思想家,曾著《海國圖志》,被譽為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當時也,外憂內患,國弱積貧。故魏氏宣導“師夷之長”。書中寫道: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見四方。
何為受光?魏氏釋之受言即為受光,乃博采眾言之謂。然夷之長非僅技長,實乃器物,制度,心性俱各有長。吾國上下以文明古國而自傲,俱以奇淫技巧為恥。魏氏則倡言“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今西洋器械,借風力、水力、火力,奪造化,通神明,無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前民用”。今日稱為科學。科學可造福社會。
然師夷之長,非盡科學。一國富強,必有制度之保障。如重科學,西人立諸法以保護知識產權,故創新發明接連不斷。
一國富強,非只科學制度,實乃民眾之信仰為基礎。吾人稱之為心性。蓋因科學雖好,需用之有道,核彈發明,頃刻間數十萬人毀於瞬間。制度雖優亦需人鼎力執行。故信仰乃立國之本。
然魏氏之書《海國圖志》卻被國人棄之如敝履。東夷卻視若珍寶,引領明治維新,再有便是甲午海戰,兵敗東夷。悲夫!
龔自珍有詩曰: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學界曾雲:二十一世紀乃中國之世紀。
吾國欲立世界民族之林,當廣開言路,去除禁制,解放思想,汲取一切文明成果,為我所用。果如是,則國富民強,指日可待也。
六藝文言012號說高考習作:長城與一帶一路
2017年全國卷Ⅰ
適用地區: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字”有:
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用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字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字,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說長城與一帶一路
夫長城者,中華第一巨工亦舉世之大奇跡也。當是之時,始皇極並天下,六國莫敢抗,惟北有匈奴世為邊患。始皇帝使大將軍蒙恬將兵三十餘萬築之,其規模巨制,東馳大海,西走朔漠。柂重關,軸陵崗,濔迆蜿蜒,史鑒號稱萬餘裏。斯城之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終為夷夏之藩籬大防。嗚呼,偉已哉。然此萬世之功非秦皇之獨有,而歷代君王皆有修繕。 迄至漢武,民殷而國富,使張騫鑿空西域,西域諸國因騫之一出皆隸漢版圖,漢家聲勢大震,匈奴之患自茲稍戢。其後西域諸國與漢家貨殖交通莫不循騫之行跡,史名以絲綢之路美之。然博望侯之寢苫枕塊,篳路藍縷之功豈不與秦皇漢武同哉。此博望侯之跡,絲綢之路真可謂之和平致富之路,即今日之一路是謂此也。
自博望侯通西域而後有通使異域得與張騫有倫者,為鄭和七下西洋耳。攷其終始,鄭氏七下西洋非特耀兵異域以示富強,亦非遠覓建文蹤跡,掃蕩張士誠舊部而誅之也。乃文化進焉,致國用充足,貧民致富。文化益進,其功有足多者,不然史家何以屢稱頌其功。鄭氏遠航之行跡,即今之一帶之謂也。嗚呼,秦皇漢武,張騫鄭和其人事雖已越千載,然其披荊棘,斬濤浪,奮發進取之精神,赫赫聲威,不朽之功業,仍為後世效法評說。
今日之中國以古鏡為今鑒,以先祖之智慧為據,履鄭氏七航之跡為帶,蹈博望侯再通之行蹤為路,謀百姓之福祉,萬邦之和平,功豐豈不與長城等永,業偉豈不與秦皇漢武同高哉。
六藝文言010號高考作文:再讀長輩這本書
2017年天津高考作文
請根據下麵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為瞭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一旦重新打開,就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澱,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再讀長輩這本書
書有千萬,若人一讀再讀,讀而不厭者,幾也。
餘自降世,即有一書伴之,雖不識,亦喜之念之,半步不可離失。及長,稍諳世事,雖還愛此書,日日翻,時時讀,仍不知所云,以此書晦澀難懂,閒置一隅。
物換星移,昔懵懂孺子,或為應試,或為增知,讀書無數。偶看一隅之書,雖已陳舊,然可憶無數,舉之,更重也。因疑,遂展此書,急急試讀。方幾,不覺淚眼迷離,此書,今亦可讀懂無數!“幹以自強不息,坤以厚德載物。”餘讀得之;“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毀傷。”餘讀得之;餘亦讀到“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勤以為事,誠以為人。”諸語。
嗟乎!人生之事理,傳統之積澱,餘成長之印記,書裏皆載也。雖然,書中所述,有餘待闕疑處。然,此書於餘,實需餘一生珍之戒之之書也。
書者,箸於竹帛以示也。所示者,餘之長輩,父母大人也。
六藝文言009號高考習作:《君子謀道》
2017年全國卷Ⅱ
適用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西藏、陝西、重慶、海南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認立意,並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君子謀道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夫人生天地之間,當以任運天地之德而持養之。敬奉三無私,踐仁行義,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位列三才,身兼五常。法天則地,方不負天生地養之大恩。
然世俗之人,粗鄙者多矣。汲汲於名利,蠅營於己身。位卑則求發達,富貴則求長保。聖賢之人則不然,思慮起則為天下,心念動則保萬民,居廟堂則憂民,處江湖則憂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孔顏之樂,君子得之若甘飴,小人避之如探湯。吾輩以孔門弟子自居,任重而道遠。修身之功,格物之行,必日日以為之。聖賢之學問,孔孟之道統,當時時以處之。
然今之時,人心陷溺日彌, 世風頹墮殊深。 志於此道者,素位而行,誠非易事。思聖賢來處,亦非坦途。孔子流離於列國,孟子奔走於滕薛,範文正客死徐州,王守仁悟道龍場。造次弗離,顛沛匪虧,其所持者,惟道而已。《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須離也,可離,非道也。”故孔子雲:“君子謀道不謀食。”此之謂也。
六藝文言008高考作文《與母親書》
2017年天津高考作文
請根據下麵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為瞭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一旦重新打開,就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澱,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與母親書
母親大人膝下,前日通電,驚聞華嫂另覓他職,家中事務鹹賴雙慈,恨不能插翅返鄉,為慈母排難解憂。不孝兒立冬今日始有書信一封,而來二十八年矣,思之愧疚難當。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之言,可以盡吾胸臆矣。弱冠之年,神有領會,身未受之,紙上覺來終是淺也。十年遠遊,重讀二老,捶胸頓足,粉身不足惜焉。人生無常,亦似有常,天命不可違也。取予之間,結局陡變,亦在一念之間也。
丁亥年春,餘不幸染上鼻炎,是時高考近在咫尺,凡有醫方,莫不嘗試,中西畢及,仍頭腦昏沉,記憶衰退,前日所誦之書,翌日歸於虛空。言及舊疾,刮骨蟲噬之痛現焉。嘗言:“願以五年陽壽易取昨日之軀。”一語成讖,頑疾纏身,五年矣。後來方聞善人道之說,此病系孝道虧損之故也。初,餘不以為然。然三省吾身,卻不無道理。大學之時,一切不順,皆以身體抱恙為藉,遂渾渾噩噩,虛度數載,身無財資,窮困潦倒時,始念雙慈。甚者,竟多咎之於雙慈不親不顧之由。時至甲午年春,吾二人北上帝都,為母求醫。憶及高考前夕,母親熬湯藥月又過旬,早晚親自奔至學校,未嘗一日中斷,未有一句怨言。頓時,大夢初醒,母親大人勞瘁半生,臉上血管瘤卻從未就醫,今已有病變之征。餘不能出錢財,又不能為母受人非議,七尺男兒,一事無成,不亦悲乎!
不孝兒雖未婚育,然為人塾師,與之休息,猶若人父人母焉。早不為之添裳,不敢出門焉;夜不為之加被,不敢睡焉。生有疾病,心急如焚,生有進益,若己有之。七八歲之孩童尚且難能撒手不顧,而況三歲嬰孩乎。夫子嘗言:“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故世間至暖莫過父母之懷,至安莫過兒女健康。然則有幸之懷,三年可釋也,忡忡憂心之懷,終身難解也。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也。不孝兒立冬叩上!
六藝文言003號高考作文《食性中國》
2017年全國卷Ⅰ
適用地區: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字”有:
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用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字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字,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食性中國
食色性也,民以食為天。食之一也,食之重矣。中國之《舌尖上的中國》,食之美矣。勤與慧合,思與奇合。南北之分,水陸之分,上天入地者均有之。
食美使之垂涎欲滴,其味無窮。中國於美食而言,乃家之思念,情之至濃,凝聚之紐帶。親人,友人,戀人,同事,食之無不言歡。每逢節日,合盤托出一年之藏,此景,情重於食。祭祀天地先祖,亦不如此。
食過之,生態亦損,商湯教之,網開三面。食雖美,節制也。士志於道,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之恥食周栗之故。
遂經濟之增,需求則大,偽劣滋生。食之無過,人心不測。安康事小,失信至大。欲過則害人害己。
食之為存,存之為道,有道則至美矣!
六藝文言002號同學高考習作《三書策》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心靈之書”,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
請對作家的觀點加以評說。(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三書策
策問:自漢以降,歷代皆因儒教,雖屢有更迭,然終於一統。儒者之學實為載道治世不易之典,朕於四書五經亦喜甚焉。然建國以來,鴻儒大師者蓋寡,昔錢公之問實令人痛心。今有言者曰:書有有字之書,有無字之書,有心靈之書。是此三書有異於四書五經否,有益於國之教化否?爾多士蘊之有素,當悉心以對,朕將鑒之。
對策:昔者夫子刪詩書,定禮樂,序周易,著春秋,此夫子以有字之書教也,門弟子學而習之,多有經國家定社稷之人。及夫子困蒲、過宋、厄於陳蔡,其不驚不懼,悠然泰然,弟子亦見而志之,此夫子教人以無字之書,而二三子之所幸也。
臣聞建國軍民,教學為先。故欲齊成康、文景之世,莫先於教。然教之別,有才有德,是以書之分亦有才有德。德者,安邦之本,才者濟世之基也。故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潔淨精微,易教也;屬詞比事,春秋教也;禮以安上治民,樂以移風易俗。此六者,夫子取之以安邦也,其所要者,基於德也。射禦書術,此數者,夫子教之以濟世,其所重者,才也。於是,弟子習有字之書,複行之以無字之書,後人複以有字之書志其無字之行。是故,有字者,書也,無字者,行也。書可教人,行亦可化人,才與德者,不可或缺也。若言心靈之書者亦無他,蓋言於書之載道立德與否。
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昔者成王在褓,使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此立三部無字之大書於成王之側,日見其行,感其德,而養其正。及其有識,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禮義以道習之,去邪人,不使見惡行。選天下之端士以衛翼之,使其言語動默,無不出於正,如此方可示以天下重器。此盡選天下無字之善書,而盡去不善之書,此成王之所以能為成王也。制曰:創業以武,守成以文,此之謂也。
而今學校之興,學生之眾,教師之多,曆朝未有,是上知教育之功也。然數十年來,畢一國精英之力,窮無數學子之神,竟未有一二鴻儒大師者出。此無他,重才輕德也。夫教之偏,始於清季,興於民國,而至於風俗浮靡,澆漓日熾,師生反目,倫常成仇,悲夫!
愚一介庸生,識見淺陋,本不當言天下之事,然夙夜所憂者,教之不行也。今上問及書之有字無字,愚以為:書之要,不在有字無字,而在於有道無道,教之要,非惟有才無才,在於有德無德。今道德之失久矣,雖有補救之法,民恐未之能信,不信則事難成,故樹信心為當今急務。昔者孔子為中都宰,宣文講道,一年而男女別途,器不雕偽,四方則之。今可廣邀天下之飽學端士,彙編儒學經典適於今日者。立一市,以經典為文,端士為師,其餘知識體育為輔,庶幾數年之後,有所成就,可為榜樣,而民有信心。
觀夫歷代取士,皆以文為重,文又以德為重。故高考之制,宜減英數之分,而增語文之分。語文之考又以經典為重,德行為先,器識為要,而後才能。減語基之量而設作文多篇,以觀其德行,察其器識,顯其才能,此謂見無字之學於有字之考,於有字之文見無字之能也。如此,考者取文取德,教者重文重德,則鴻儒大師之基奠矣。
今聖上恤民生,可謂仁矣,重教化,可謂智矣。唯今輕德之風非一日之漸,故立德之業,亦非一日可成。臣聞之: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今聖上為國忘身,宵旰勤勵,德教之澤,追逸軌於三代,拯群生於季俗,安中國,服四夷,民物阜安,風俗醇美,將臻而至矣。臣草莽之人,罔識忌諱,幹冒天威,不勝戰慄之至。臣謹對。
六藝文言復興事業顧問團(排名不分先後):
文禮書院季謙先生:此事志在必行,至若宣導廣告之事,有我可效綿薄者,則情義之當然,必當遵囑盡戮力,共扶大業也。
古小學海印先生:文字與文章是國學之基礎,此兩塊不過關,終究是門外漢。
廣東私塾聯誼會唐元平先生:吾當鼎力相助!
儒家學者王瑞昌米灣先生:文言復興不朽之盛事,一輩子幹成這件事,就是大功德。
儒家學者趙宗來先生:仕隱兄大作,其情其志,堪比賈生、昌黎,宗來敬佩。雅言之倡,亦是當務,兄倡雅言,功德亦不可小覷 。
儒家學者餘東海先生:六藝書院仕隱君以推動文言事業為己任,提出:“民族復興非文化不行,文化復興非文言不興。”其志可嘉,其事至重,值得各界有志之士支持、參與和共同努力。尤其是儒生,都應該具備一定的文言功底,懂一點訓詁學,看得懂文言文,能夠吟詩作賦寫文言文就更好了。
儒家學者黃志霄先生:文言不學,終顯淺鄙,文言大興,方為爾雅。
廣東私塾聯誼會副會長、明倫書院廣州分院院長袁彥先生:
以文言寫作為紐帶,綱舉目張有效提升對經典的讀背潛能,以及理解運用水準。實可經史合參、存乎一心,脩身養氣立志、文行忠信奚備。乃私塾發展漸入佳境,臻於成熟之不二標誌!
賢達點贊
儒家學者蔣慶:汝發大願復興文言,其志可嘉,其情可憫,唯望汝盡人力而得天助,大願終克有成!
淨空法師:儒釋道要怎樣才能復興?我在這三個根上加了一句話,三個根是德行,你有這個德行,現在找不到老師,沒人教你,那你還是不行。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典籍全是文言文 , 現在雖然有人把它翻成白話,翻成白話味道就變了,不是原味。你要真正想成就,你得要嘗到原味才行。原味怎麼?你得學文言文 , 你不會文言文 , 你就沒有能力閱讀古聖先賢留下來的經典。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