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文言010號習作二十一 《古文選》跋

六藝文言010號習作二十一
《古文選》跋

古者,武以勘亂,文以安邦。自庖犧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作《易》之八卦始,至於詩書禮樂諸子百家書,皆雅言為之,雖代代隳頹不已,猶有存者,致後世可觀聖賢之象,蹈王政之跡矣。於是,經史子集,浩若煙海,存不及百一,斯文之盛,經國之重,惟中國有之。古私塾之弟子,或蒙於塾師,或啟於父兄,或感乎風尚,或沛乎前賢,無不歌詩作文,習典誦經,是以國家選士,不離辭章文采,煥乎,其有文章,此唐堯之治世也。敢不從乎?迄及民國,絕塾教,至五四,倡白話,古文遂不復也,竟至於舊物,而棄之如敝履。古學既擯,聖道日衰,後世子孫,多為眾說所蔽,暗而不明,偏而難正,故異端自閭巷起,君子不得聞大道,童蒙不得入小學,小人蜂起,邪氣雲湧。悲夫!

幸有季謙先生跨海西來,播讀經之教,刮聖賢之風,廿載以來,始有興復之象。余初遇教授,乃灌縣演講後,與先生合影,其平和溫厚,淩淩然有古君子之風。後入謙輩學堂,駐文禮書院參學,又日睹先生起居儀範也。弟子每有疑問,先生皆答而不厭。其時,余對經教,知之甚少,亦多乘暇請教先生,其不解處,常豁豁然通也。及先生再蒞青城,臨課堂,見小童於室後,遂問:“何置小於後?”余對曰:“不定,恐吵大孩也。”先生因曰:“不可。置前,可聽後之經聲,置後則弱,是法不利小者熏習也。”余大慚,先生細微如是。可不勉乎!課畢,余告先生,校外小徑尽處,可俯瞰群山,先生欣然欲往,從者阻,先生作小孩乞狀:“一覽即回。”先生尽情如是,亦閑適於山水間也。
余與先生,後又因拙弟子入文禮書院,屢有交流。其傳道化成之心,雖近於古稀,猶不減矣。“邪心勝則事經絕,事經絕則禍難生。”今世道德淪落,教育失責,風俗頹敗,舉國蒙昧,因於此,先生奔走南北,呐喊於朝野,退而編訂諸書,育諸生,多有可觀者。其《古文選》,前多有誦讀,然終難以進,茲以學文故,方知先生之用心矣。敢不勉乎?以余之陋薄,何敢跋於先生之後?然,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惟坦誠以述文焉!丁酉某月日後學模賢跋。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