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的喜悦,持恒的心聲——小學班全程學文心得

六藝文言002學員第三階段學習體會

在這階段的習作中有兩篇遊記,這是我比較苦惱的。由於自己描繪景物的詞語匱乏,加上寫作時,場景描寫過多,泛泛而過,所以第一篇山水遊記寫的很糟糕。但是我覺得這很正常,也並不氣餒,繼續為下一篇遊記作準備。吸取了這次教訓之後,第二篇的名勝遊記,我決定以意取勝。在考慮了幾個方案後,選擇了描寫傳統文化的缺失,和今人對傳統文化的誤解為出發點,寫了《遊朱文公祠》,感歎現在的朱文公祠,淪為祈求高考得分之所,以及感慨斯文之不傳。寫成之後仍有許多不足,經過了桃源先生的多番指導,修改之後終於有了一篇稍微像樣的遊記。每熟悉一種文體之後,都感覺很歡喜,雖然辛苦是難免的,但是付出總是伴隨著收穫。

在後來的碑銘及墓誌銘的寫作當中,得益於父親的幫助。父親平時就將幾位先人的生平事蹟記錄在冊,但是我一直沒有仔細地去瞭解過。通過這次寫作,細細地閱讀了先人的事蹟,對於先曾祖父的生平有所瞭解,更加感佩先人的德行,也感歎先人的艱辛。雖然子孫為先人寫銘,不大符合古法,恐有流弊,但是我覺得如果只在自家人當中流通,作為記載先人的德行和事蹟,並流傳給子孫後代,這也是挺好的。

今日晨起,群裏先生已經修改了幾篇文章,細細一看,最早的是四點三十六分。不禁十分慚愧,每每提醒自己早起,總是以失敗告終。不才生性愚鈍,又是年過而立才開始學文,本應比別人倍加努力,才可能稍有所得。以先生的成就,尚且如此精進不輟,作為學生的,怎能不奮起而為,況且是想為傳統文化傳承盡綿薄之力的人,能無勞乎?


六藝文言005初級階段作文心得

懵懵懂懂過了半年,寫了三十篇文章。如夢似幻,不覺得是自己所為,不曾想生命中會有這樣的經歷。起初,因為要豐富書法的厚度,跟隨朱師兄認識了先生,學習了文言,剛開始的時候,我會以為跟小朋友學習一樣,老師會手把手教給你每一篇文章如何去寫,覺得不可接受,都不教我們,如何學習?直到今日,方知先生的教學方法,是教會我們怎樣去學習方法,通過範文和微課,教會我們如何去掌握寫文言的技法,通過每週一課的作業,逼著同學們去讀書!唯獨讀書不可辜負,時至今日,通過三十篇文章,我收穫最大的莫過於,一定要好好讀書。平日先生也會教導我們,要多讀書,我確實是太欠缺,俗事一籮筐,耽誤了太多。文言的學習,不僅僅是豐富學習的厚度那麼簡單,更是我們這輩人應該要復興國學的責任,至今,身邊的少年,浮躁之氣太重,很少有能沉寂下來研究學問的了,這不是社會的進步,這是文化的倒退!我們這輩人,應該要以身作則,靜下來去學習古人的好東西,並且傳承下去,這是好的,也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六藝文言008號初級階段作文心得


提及文言文,回憶起我的第一本古文書《古文觀止》,扉頁還醒目的寫著購於二零零五年夏。那還是小縣城二手書攤上十元一本的盜版書,但低劣的印刷質量絲毫沒有暗淡其熠熠光輝,對文言文的初識可謂肇始于斯吧!後來,因學不得法,且畏懼于這种看似佶屈聱牙晦澀的文字中,並沒有堅持徹底學下去!也從未想過自己這麼快就能寫些只有在書本上讀到,或者是別人家孩子寫的文言文了,雖則看起還難登大雅,然而畢竟這條路已經找到並走了最艱難的前面一段。一日為師,終身為師!仕隱君、桃源兩位先生教誨之恩,猶若再造,結草銜環也難報此德。

我聞先生之教後,方知文化復興之本位,非振臂高呼幾聲經典萬歲,便可高枕無憂了,也並非身著漢服,搞些琴棋書畫類的才藝就可取而代之,也才知道“文武之道,未墜於地”,文言文亦然,只要我們想,願意付出努力,繼絕存亡之任,焉能不堪!文以載道,先賢不刊之論不能被我們這樣忘卻。若想真正光復我民族之道统,非深入習得載之體——文,即文言文,別他法。此習得亦非僅僅看懂,或泛泛而談幾句所能比擬。真正的弘道者,必然是襲承了中國士大夫傳統的能文之士。前幾日,購得日本一位心理學醫生樺澤紫苑寫的一本書,他講了一種“輸出讀書法”,感覺很是受益。同樣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說過:“看懂是騙人的,聽懂是不夠的,只有說出來才是自己的,才是真功夫!”是的,能脫口而出的文言文,就是出口成章,更不用說寫了,其下筆時定如神助一般。是的,只有自己去實踐著去寫,這些瑰寶才能慢慢融入你的血肉,真正實現人文合一。

三十篇習作下來,以上的體會才更加深入骨髓,再一次去讀原先看過的文章,感覺如此親切,仿佛每一血脈的跳動都怦然于耳。回看自己走過的路,都難以相信自己堅持下來了。每每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每一篇習作都像經過孕婦分娩誕下的嬰孩,別人是十月懷胎,我是一周懷胎,有時都能聽到難產的痛苦的喊叫,儘管如此,咬牙還是生了下來!記得學期末時,工作之事如山而至,加之學生背誦任務艱巨,晚上倒床就想睡,根本無暇看書,直到最後一晚下筆,通宵達旦絞盡腦汁,搜羅素材,抓捕靈感,這樣才勉強交上一篇。時常懷念學生時代,有大把時間可以充電,覺來又想抽自己幾個嘴巴子,不知自己浪費了多少大好年華。至今腦中可供調用脫口而出的文章都寥寥可數,所以才導致現在提筆如舉重般,腹無詩書,安可氣華?

以前總感覺與別人格格不入,在這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師兄們每日交流心得,日日精進,生生不息,自己仿佛終日與知己,故友暢聊,彼此交心,砥礪自堅。更令我感動和慚愧的是,後來的大悟師兄雖年逾六旬,仍孜孜不倦,志在千里。先生鼓勵並教示我們:“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文言復興,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勇而為之,國之幸甚!”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反躬自省,切己體察,愈加堅定了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念,哪怕做一鋪路鵝卵石,亦無怨無悔,恬然自足!


六藝文言010初級班學文心得

一晃八個多月的文言文寫作學習就到底了,甚是高興,也甚是感激!高興與感激的是,八個月來的堅持堅韌,終換得學文上的進步提高,更有益的是結識了一幫有著同樣志趣與抱負的師兄們。然,更感謝仕隱、桃源及誠敬三位先生的孜孜教導!

說實話,就是現在,寫好一篇文言文,我仍是感到害怕和困難的。每次寫作前,即使作了很多準備,即使讀了很多範文,仍然難以下筆,仍然不知所措,仍然痛苦異常!作文言文不像白話文,措辭、用句,構思、立意,首先得像文言文,這主要表現在遣詞成句上;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要有文言思維,而文言思維,必得在征聖宗經之基礎上,也就是,必得承聖人之道而文以化人。然,我讀經甚少,讀書亦少,“書到用時方恨少”,我是深有體會了。再次,文言文之所以為文言,必得含蓄凝練溫婉,這也是文言文恒久之魅力所在。所以一要寫文言文了,我就痛苦,幾有要命的感覺,每寫一次,我就“死”一次!然,文是必須要寫的,作業是必須交的,即使痛苦,我仍是起筆寫,哪怕白話,哪怕無趣。事實卻是,只要我寫了,到最後,總會寫出一篇像樣的文言文,總會又“活”過來,而這活過來的我,總是感覺快樂無比,輕鬆無比,“海底湧紅日”,就是此種感受吧。

我報名學文的初心,是希望通過學習,能不懼文言文,能讀懂文言文。如今八個多月下來,不懼文言文了,還喜歡文言文,能初初領略雅言之美了,當有了這種體驗後,真希望有更多的人也能體會到這種快樂和美好。回頭看第一階段前三篇文章,還真像先生說的“牙牙學語、蹣跚而行的嬰兒”期,現在第三階段結束,雖說仍是幼兒期,前面的路還很長,畢竟,成長了!這一點點成長,也凝聚著自己、師兄們,以及先生們、先賢們的心血啊。先生常說:“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一區區女子,雖沒有小天下的壯志,還是很想親自登到泰山之頂,體驗體驗“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

恰好,我學文的筆記本也寫到了最後幾頁。這上面,有我自己的習作,及先生的修改點評,有我認為好的,或比較喜歡的,師兄們的、先生的作品,也記載了學文過程中,先生們的嚀叮、我的感悟:

完成《王安石論》後,我警戒自己“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才能做成堂堂正正的事”;完成《私塾論》後,我又告誡自己要“逆流而上”。

先生為我修改的《唐太宗論》,讓我又瞭解到一些史實。

2017/6/29,桃源先生語:“默默堅持,好好練習基本功,不可貪大求全,不可急於求成。艱苦的磨練是每一個行業都必不可少的。作文言文,貴在高雅簡約,寓深情與自然之間。只要有恆心,肯下工夫,將來一定能學有所成。”現在讀來,還如撞鐘,句句定心。

2017/7/13, 仕隱先生語:“由於整個社會向低俗色情淺薄滑落,所以,我們作文首先要恢復文以載道的傳統,將文的教化功能傳承下來,等這一項工作有相當的實績後,再論其他。”如醒醐灌頂,直考初心。

確實,凡是堅持每週一篇,從第一篇文章寫到第三十篇的學員,都是經受了火一般曆煉的。我們,都是三四十歲的人了,工作之外,還有家庭、孩子,有的還是私塾堂主,大多都是擠時間學習、寫作。在第一、二階段,我常常在先生規定交作業時間的深夜,甚至淩晨,才寫得出來,到第三階段最後這幾篇時,已經不用那樣趕了,寫了後還會反復斟酌,怎樣改改,才像先生的下筆,聖賢的口吻?一周的時間,讀書、學習,再寫作,不亦忙乎?沒有輸入,一定難以輸出。我基礎差,每完成一篇作文下來,都會有十多篇草稿紙。不學、不思、不悟,何以成文?欣慰的是,如今有好幾個師兄寫的文章,讀來令人深思,給人享受。

復興傳統文化,傳承文言文,其道何艱,其路何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惟願,以此激勵我和我的師兄們!

六藝文言012號朱玉德第三階段學習體會

此刻,我於中華文言復興學會初級班的學習算是告一段落了。自始至終完成先生命題習作凡三十篇,歷時八個月。回想這大半年學文之始終,感想和體會或大或小,或零星散碎,今總結成文向老師報告。

首先,自從學文以來,針對某篇習作的先賢範文讀的更為深入了。翻開一篇範文,看到題目,首先會想到,假如這個題目讓我來寫,我會如何下筆,如何展開,如何收束,最後成文怎樣。再去看古人如何處理這些關鍵處,兩相比照,往往會有收穫。每讀古人文章,體會他們的措辭用字,那種準確妥貼,真令人嘆服,羨慕,私下裏也會對某一字詞進行體會揣摩,這就是先生常講的文以促學吧。

這三十篇文章的完成,其實是整個初級班學習的三個段落,每十篇一個段落。前十篇雖然每篇字數要求不多,但對於初次被要求按規矩來寫的人來講也絕非易事。好在在先生和師兄們的鞭策和鼓勵下,我沒有掉隊。看著自己寫出的十篇幼稚的小文章,心裏卻是有些充實和甘美的。帶著這種心情進入第二個十篇的學習。這十篇顯然比前十篇難度和要求高出了許多,回想起完成這十篇的整個過程,連自己都覺得殊為不易,整個狀態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琢磨,琢磨某篇文章如何落筆,從哪些角度去寫,字句如何調整等等。有時實在琢磨不出了,再帶著問題讀些範文,問題往往會在閱讀時受到啟發,遂逐一解決,就如此熬了好久,二十篇完成了,我又沒掉隊。有了這二十篇的寫作經歷,再寫第三個十篇,似乎相對容易一些了,三十篇下來,我還是緊跟隊伍和師兄們的。八個月下來,我居然收穫了三十篇文章,還有好幾位一起砥礪前行的師兄,頗有感慨,真是勝卻以往三十多年。


六藝文言015號初級班學文寫作心得

2月22日學文開始,轉眼七個月過去了,前些天大雨,放包裡兩手機同時進水,壞了,裡面的記錄也泡湯了。心裡頗惋惜,(那天去買新手機,問修手機回收不,他看了半天,說你這手機不回收,估計進水情況嚴重,幸虧他沒要)後來,網上買電池和工具,折騰了一下午,雖然一個螺絲掉進手機裡找不到了。可是手機居然好了,打開微信,一屏一屏往前翻。感覺我們的歷史好長了,一時還到不了頭。裡面有許多我們的作文、老師的修改和評語,老師和同學們的對話。這裡傾注我們大家多少的思想和心血。這些豐富的內容我想我會好好地保存,有時間去把它騰出來,仔細摩摩。因為從小教都是要節儉的,這好東西自然是不能丟的。留著多年以後翻翻都不錯的。可是微信這軟體匯出來不方便,等軟體升級了再導。

回顧寫這三十篇的時候,總有幾篇會特別地出現在腦海裡。譬如在《黃念祖傳》時,在查文獻中有一句:唯艱難困苦備嘗之矣,方可成就。這一句是老居士在歷經種種磨難之後發出的感慨。很能觸動人的心,細細想來,每個人歷程中,都會有靈魂的煎熬,艱難的決擇,不如意的事。種種的困苦,如同一塊塊苦難之磚,壘砌我們的人生,構成我們脊樑。都是我們前行的資糧。有時想想,不苦做人都沒味道。只有這些,我們回味的時候是甜的,有內容的,而那些所謂的順心,就象露水一般蒸發。因為沒有難度的人生是膚淺的。雖然對這句話,我的理解是淺薄的,但其味無窮。相信各位師兄在寫文查閱文獻時,一定也會有類似的情形,如果不去寫,不去構思文章,你的體會也許不一樣,什麼事想想和真的去做那體驗是不一樣的。也希望各位師兄也能從中體味出自己的味道。從學文中豐富人生,提升認知。

寫遊記比較難寫,雖然寧波也好,義烏、衢州也好,特別是衢州,都有很好的風景。但那都是過去式,自孩子上學開始這些年,週末孩子什麼學習班接接送送,去接觸大自然都是一種奢侈。也許每天忙於生活和城市的環境,對周圍缺乏一種有情感的眼光去觀察,要從景中寫感悟,也可以寫,但好象並不是源自心底的,這樣的感悟寫出來是不能感人的,是沒有感染力的。因為沒有情,所以要多去走走,叫上玉德兄比較方便,一起走走,他們能吟詩作詞,我也可以回頭寫作業,不錯,不接近大自然,那是離道,道是不可須臾離也。可是我離得太久。沒有一點文化的情懷。只有建築物體空間三維尺寸。人怎可無味。

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都是大問題,其一,思想體系混亂,因為以前沒有寫文,有點想法都是不系統或沒有深入思考的。那寫之前要經過思考,整理。雖然想的時候還清楚,到寫的時候又糊了,仿佛遠遠的望去還能看見有條山路,走到裡面進去,發現這路沒有原來那麼清晰了。分不清走到哪了,所以老師常說LOGIC混亂;其二是沒有詞彙,師兄們可能是詞彙不夠豐富,我這是貧困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所以沒詞,就是沒貨,怎麼憋也憋不出孩子來的。有此二者,您說我的作文寫出來。就一鍋粥,糙米幾粒。再加上有時時間倉促。臨時抱佛腳都沒有抱好。幸虧兩位老師,不管我寫得認真與否,都不辭辛勞、非常認真地進行修改、指導。所以,在想,針對自己的兩個攔路虎,要多記誦,增加詞彙量,要多寫筆記、讀後感之類的,多練習。總之兩多,多記,多背。不知是不是這樣。

還有我在寫師道論的時候,居然一點也沒想曾經寫過徒說。奇怪,怎麼會忘記得這麼乾乾淨淨。前面翻微信的時候才想起來,幸虧內容沒有想卻是一條道上去。

感恩遇見諸位!


六藝文言022號初級班學文寫作心得

歷時八個多月,為文三十篇,基本上每周交上一篇文章,已是形成了習慣。每天都記掛著聽課看書寫文章,心中若有事焉。前十篇的字數要求比較少,寫的是自己和身邊的人,還有仿寫和祭文。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沒學會找範文,於是只能是看了師兄們的文章來模仿著寫,總算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地學起來了。每次寫完總是滿心歡喜,如釋重負,期待著下一輪的挑戰提升。接著的十篇是經論史論,第一次要寫這種議論文體,難免心有怯意,無從下筆。幸得兩位先生鼓勵指導,還有師兄們的相互幫助、整理資料,慢慢的就學會了查找資料,學習模仿,也會多讀一些經史,瞭解前人的事跡和歷史,然後才展開議論。有時候寫的不好,被先生要求重寫,於是新舊挑戰一起來,週六趕文章,周日改文章,忙的不亦樂乎,卻不曾心生退意。興滅繼絕,責在我輩,路其漫漫,不斷求索。最後的十篇涵蓋了多種文體,先生說整個課程安排是個登山下山的過程,後面的十篇會比中間的十篇容易寫,其實我覺得更難,每周都要學習不同的文體以及寫作。只是有了前面二十篇的積累和鍛鍊,學習能力增強了,寫起來還算得心應手,這樣一周又一周不斷學習也就成了習慣,習慣成自然,事情也就變得沒那麼難了。在此要感謝兩位先生的辛苦付出以及師兄們的鼓勵指導,我們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復興文言,重建士大夫階層,造福天下後世。學生葉落謹粗敘學文始末,與諸師友共勉!


六藝文言023號初級班學文寫作心得

時光飛逝,一轉眼八個月過去了,到今日為止,我交了30篇文言作業。從一開始的幾十字,到後來的一兩百字、四五百字,再到今天的七八百字;從一開始的生澀,到今天的流暢,從白話文思維到文言思維,這八個月,收穫頗豐。

想當初加入文言文網絡群,是因為一分承傳文化的心,而非一時興趣,所以無論多麼難寫,從來沒有想過退縮,因為復興文言並非是一個人的事,一個群體的事,而是關乎文化復興。因為之前所讀的文言文也並不是太多,只是一些蒙學經典,學庸論語,以及上學時學的一些文言文,所以寫前幾篇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怎麼下筆,好像之前學的文言文都用不上,只好按照先生說的多讀文章,多體會章法,多感悟古人的想法。慢慢到了十多篇之後,就變得輕松多了,看來還是因為胸中無墨,和古人的記誦量比起來,差之甚遠啊!

慢慢到了二十多篇了,感覺輕松多了,能夠從古人文章中看出一些內容來了,和以前的只是想翻譯白話文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這樣反過來促進了文言文的寫作,看來讀與寫是相互促進的。基本上幾百字的文言文一下午能打出個草稿,然後,用剩下的幾天再慢慢修改。有部分文章還得到老師的肯定,自己也非常有信心。

很多人會認為人到中年,學東西就不容易了,但我這八個月來的體悟是,只要自己肯努力、多用心,也是一樣能學到。像中庸裏講的:人一能之幾百之,人十能之幾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感謝先生的一路引領,不棄弟子愚笨,才有今日之得。


六藝文言025號初級班學文寫作心得

無債一身輕,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至此為止,三十篇習作如數完成,雖然多是敷衍成文,但個中酸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八個月的日子裏,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經受了多少次與身體的對抗,自春起,便生目疾,至長夏,脾濕更甚,體倦乏力,咳之舊疾屬犯,寢食難安,艾藥長伴。無數次地想要放棄,卻告訴自已不能,已對先生承諾過:只要先生不放棄學生,學生便不能放棄自己。咬一咬牙,終於過去了。

先生曾曰:初級班分三階,第二階是為頂峰,至三階為下坡路,勢緩易為。然至三階,卻倍感艱辛,也許身體欠佳之故,意志動搖。又或是黎明前之黑夜,作業愈發困難。若前面的作業,看書依樣畫瓢即能草就,至史傳墓銘,若不能通曉生平,讀書識人,便無從下筆。更何況為當代人作傳,全無參考,不似往之文,可多方採擷成句拼湊。文言功底不夠,將現代辭彙轉換成文言,已著實為難,更何況將傳主一生凝練成文,老師所命之傳主墓主,皆為大家。以余之閱歷,難測大家之胸襟,唯恐辜負傳主高德。多方尋覓資料,不斷請教老師,終草就成章。余深知,離老師的要求還差得遠,與同學的差距還大得很,但能把腳步邁出來,寫成文,對於自己而言,已是一個極大的突破了。

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回首幾百個日日夜夜,如在煉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香如許。與大家共勉!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