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的喜悦,持恒的心聲——小學班第二階段學文體會

小學班第二階段心得體會

六藝文言002第二階段學習體會

經過了前面十篇的寫作練習,進入第二階段之後,感覺寫作文比以前明顯輕鬆了。大概是逐漸掌握了一些寫作的基本要領吧。剛開始,如何將文章寫得轉折跌宕,是我一直無法做到的,在後來這幾篇當中慢慢的也能有些轉折出現了。這或許是仕隱先生經常講的文言思維吧?

在第二階段的習作當中,最主要的問題出現在《荀卿論》,因為素來喜歡孟子,加之對荀子所言性悪論心有抵觸,所以文章自然就以揚孟抑荀為主調。下筆之前,也曾擔心貶抑前賢是否如法,在參考了蘇軾的《荀卿論》後,才依照其尺度進行論證。而且在行文當中,不敢直面其過,而是以其言性惡為不善學,其徒助暴秦為不善教。雖然已經是慎之又慎,成文之後,還是感覺過於峭刻,有背於君子之風,故心中惶恐不安。古人云:放言高論,是著作第一病痛,以其無所顧忌也。縱觀古人之所作削貶之文,其義皆有望於補益世教,而為後者鑒。非為一己之好惡,更不存貶人揚己之心,這是我們學習為文所應當重視的。《大學》講修身在正其心,有所忿懥,有所恐懼,有所好樂,皆不得其正,為文亦如是,心不得其正,則文不得其正。故為文先求諸心。這大概就是桃源先生所謂的我手寫我心吧?

在後來的《私塾教育論》上,我有一段抨擊教育現狀的描寫。雖然體制學校有部分辦得不錯,但整體來說,缺乏了德行的教育,這對一個民族而言,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所以我的批評也非常的尖銳,但基本也是現實的描寫。這並不是為了發洩個人的情感,也不是要貶低當今的教育,實在是對下一代教育方向偏差的憂患。

古聖先賢的著作當中,蘊藏著無限的智慧,但是在現今這樣一個充滿功利又飛速多變的社會裏,王道教化一時當中顯然難以實行,唯有智仁之士,辨古今得失,取一契理契機之法行之,希望能有助於教育回歸正確的方向,文言寫作或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吧?


六藝文言003第二階段學習體會

不知不覺中己經走過了二十篇文言文寫作,更多的是感動,是幸運。

近兩年中,母親被癌症吞噬著,加上爺爺去世,只覺人生無常,不知道為了什麼在奮鬥,又無力改變,自己的弱小,一度鄙視。直到遇到仕隱君先生,踏上學文之路,使我在陪護的日子有了事做,寫文的過程從新認識自己,咬牙挺過了前十篇。抱著極積的心態迎戰第二輪,仁論,義論,禮論,忠論,信論,前五篇靠著唯一看過的《論語》做支撐,這個過程又重新閱讀,有了新的體會。此時不幸又一次來臨,母親病危,醫生直言來日不多,不得不請假專心侍母,而噩耗不止如此,姨母病故,悲上加悲,悲痛欲絕。但心中又有個聲音告訴自己要堅強,寫前五論的時候讀了《孟子·告子下》,(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雖說歷史上的聖人偉人比我經歷更多,但這也是我所承受的極限,每天頭痛欲絕,幸慶沒有倒下。天祐之,母親沒有在醫生的期限中死去。調整自己,從新上路,由於長時間沒有看書,情緒不穩定,加上轉入史論,對歷史知之甚少的我下筆更是艱難。十六課的仲尼弟子論,十七課的先秦諸子論,以寫法雜亂,沒有由來,被老師打回。自己沒有調整好,信心又直線下降,競做出了申請退學的決定,感激老師沒有同意,激發我,同學們給我打氣加油,又資助我,挽留下我,這時才發現要戰勝的是自己。

雖還時常頭痛,每天讓自己專注的時間加長一些,以真備課,勤問同學們參考資料,相對之前順利完成作業。這個過程的閱讀,瞭解一個宰相的一生,帝王的一生,對教育的理解,實則更是自己解開心結的過程。

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感謝所有幫助我的人,路還很長,選擇了學文之路,就要承擔文言復興的責任。更希望儘早學有所成,有用武之地,有一份育人的工作。


六藝文言005號第二階段學習心得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般度過了十一到二十篇習作,寫下這篇白話心得的時候,電腦上還在修改著需要重寫的私塾教育論。感觸頗深,每次都不敢將習作發到群裡去,生怕被師兄們看到自己寫太不好,總是悄悄發給先生,然後等待先生的信息就成了很揪心的事兒,是要重寫呢?還是會讓先生大失所望,我想到的就是這兩種結局,因為我知道我太不才。先生的授課安排,可謂非常系統,而且步步深入,不僅僅是文言文字那麼簡單的事情了,如果說前十篇文章可以通過抄襲和讀幾篇文章,按照固定的格式去仿寫的話,中間的十篇文章真是讓人生畏,不讀書,無從下筆,猶如老虎吃天,無處落口。仁論,義論,禮論,忠論,信論,廣意而正直的字眼,好像在生活中也處處可以用到,處處可以觸碰到,真讓自己去寫的時候,才會覺得腦子里沒有古人的禮論可以去做楷模,即使有,也是膚淺的幾個名字略過,他們的事跡,沒有深入的了解和體味,就更談不上去寫呢。這時候,就逼妳去讀史。寫歷代宰相論的時候,先去聽了先生的微課,對於宰相,我的停留就在劉羅鍋三個字眼上,說出來不怕先生師兄笑話,讀書的時候,就特別不想學歷史,劉羅鍋的名字,也是從電視劇聽到的,慚愧極了!一個沒有胸懷歷史的人,該怎樣去關心了解自己的國家啊,我是膚淺極了的!現在想想,每一個朝代的產生到建立,到被另一個朝代取代的過程,才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啊,只有讀史,是唯一了解這些的途徑,古人為我們留下來各種珍貴的史記資料,我們卻不主動去讀,如果不是這次朱師兄推薦我來學文言,估計我是不會去讀史的,甚至然家裡的書籍也永遠不會去翻動。現在我在臨習書法,想來,也是膚淺的,當我去臨習智永的字帖時,我只是百度了智永的隻字片語,對於他生活的各種前後背景,歷史背景,字帖的書寫背景,並未深入去了解,想來,何其敢叫做寫書法,連個抄書的都算不上!說真心的,到二十篇習作的時候,我最大的收穫,一個是文言的魅力,再一個就是我願意去看歷史的部分了。我想,這對於以後的路,不管是書法,還是生活,都能從史記,從古人的生活裡讀到智慧,去學習,哪怕一點兒,也能讓自己更睿智一點兒。記得我的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人這一輩子,很短,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恍然虛度三十余載,不再想去為身在之物停留,好好寫字,多讀書,應該算是更有點意義的人生吧

附先生與該同學對話:

先生:寫得很好!很真切,為之動容。真能讓喜歡上歷史,喜歡讀典籍,我也感到寬慰了!

學生:如果不去讀歷史的書籍,可能我覺得書法也是枉然,皮毛罷了,雖然繁瑣事多,抽空還是讀讀書,非常感恩先生您

先生:嗯,當你嘗試進去了,再出來,無論書法,還是繪畫,還是詩詞,都會增進一大截。藝術基於人文,人文基於古士君子的人文情懷。這非得要自己逐步成為士君子之後,才能達成,而文言則是士君子的核心特征與輸出

學生:銘記先生教誨。

先生:有空,可以去看,歷史上,任何一位書畫家的文集。我們現代人的,多觀其畫,臨其貼,卻不知其文。而我們現在的書畫家,又有幾人有文集,像他們一樣能傳世的文集

學生:好的先生,我書法先生告訴我,盡量不看看現代人的書畫,定要與古為徒,如今,好浮躁的,讓人恐慌,不純粹的東西好多先生的話,定要記住,珍貴的經驗。

先生:藝術家的內在,是通過詩文蓄積的,只有豐富、博厚的內在,才會有書畫藝術的外現。而通過詩文累積的在,無一不與我們先聖先賢,經史有關。只有當我們內在達到或接近古人的內在之後,才有可能創作出接近古人的藝術品出來

學生:先生深刻的教誨,昕銘記在心裡。

學生:充其量我就是在抄書啊,學了文言以後,我覺得自己先要去充實自己的內在了,不然,書法也是枉然白費功夫

先生:我們的書法繪畫,是文人書法繪畫,文人,就能寫詩作文,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根植於聖賢經典,能輸出文言之人。

先生:文是詩文,書法,琴藝的根基,所以,古代的藝術家,無一不具詩文根基。現在的藝術,是浮在表面的。學古,也是學在表面的,因為没有從內在去學古人,没有在文言這一塊接近古人。

學生:古人其實是用書法作為記錄古文的工具對嗎?因為記錄多了,也就具有氣質了,還是要以文為核心的呀,以文為本,方可成就其他,現代很多人就是停留在表層的寫寫畫畫罷了,我身邊尚有不少這樣的所謂書家呢!今天又學到了重要的知識,學文,是要堅持的路,其他也要以學文為核心,方能有血肉,有靈魂。謝謝先生!

六藝文言008號第二階段學習心得

不知不覺已經走過三分之二的路程,雖然中間自己心也在打鼓,但比起欣華師兄,現在真是恨不得挖個洞鑽進去的情形,我簡直是在天堂了。前十篇都是短文,憑藉一些小聰明,勉強還可以過關,然而進入十論部分,沒有經學根基,史學涉獵的我確實感覺力不從心。

為了提高效率,儘快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不得不投機取巧起來。以前寫論文都是在知識網上搜索關鍵字,借鑒學習前人總結,然後按圖索驥,在網上找原文。果然,還真起到了一些作用。先生教導我們“由經入史”,經典裏面較熟的只有四書,史書也只有《史記》了。先秦的史書中,《左傳》是最能代表儒家價值取捨的著作了,其史實也都能與需要的主題契合起來,所以我的前五篇論,基本上都是按上述的方法一一攻克的。通過看先生和其他師兄的習作範作,自己也慢慢找到了一些門徑。第一篇《仁論》,我的論點是,“生生之德,即為仁也”。《易經》博大精深,未嘗深刻研讀的我,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做了下去。而今思之,不禁為昨日的我可笑。恰逢案邊有本《仁學本體論》,陳來先生對“仁”之初,仁學研究之嬗變,進行了精細甚微,廣博系統的研究。但自己學養尚淺,筆力輕薄,根本無法把這個“生”與“仁的關係”徹底論述清楚。看到先生的評論一針見血:“受理學思想的影響較重”,暗自佩服,先生的閱讀之廣,研究之深。接下來幾篇,開始有了點門道,義,禮,忠,信,幾乎都是從學習《左傳》中,尋到的靈感,如此按部就班,竟然一一完成了。

但到了第十六篇——《仲尼弟子論》的時候,自己好像思維枯竭了一樣,“學然後知不足”,確實也跟學的深淺,長短有莫大的關係。接下來寫先秦諸子時,群裏對荀子及弟子有過一番爭論,也正引起了我的興趣,就選了韓非作為對象。然而到了宰相論、帝王論的時候,一路通宵達旦的自己,好像到了臨界點,無從下手,本想寫唐太宗,卻不知為何寫到“嫡長子繼承制”去了。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下半闋與模賢師兄兩次撞車,也是值得一提的小插曲。也是第一次,體會到真正的“志同道合”原來是這般!雖然,現在從事的工作有點偏離初衷,但也算在“經”這條路上。越往前走,才越發現,先生們給我們的指引和耳提,讓我漸漸認識了真正的自己!原本對未來模糊的我,漸漸明白,我的前方的路應該寫著“人文化成”四個大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與諸君共勉!

六藝文言009號第二階段學習心得

終於度過了第二階段,在這期間,時時感到在瓶頸當中不能突破。幾次退縮,幾次拖延,在先生的殷殷期盼與鼓勵下,步履蹣跚地走到今天。

書到用時方恨少,看到諸位師兄遣詞造句,文雅得當;論述有根有據,條理清晰。自己卻下筆無詞,文思枯竭。加上自己事務繁忙,沒有時間看書學習,僅僅靠腦子裡的儲存,根本無法完成作業。看到諸位學長突飛猛進的成長與你追我趕的激情,感覺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非常艱難。於是就心生退意,跟先生提出來要停下來一段時間,或者退出。先生沒有答應,再三鼓勵我,讓我好好學習003號學長的精神。說欣華學長在母親生病、工作暫停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學文,實屬難得。以前每每看到他咬牙奮力前行,自己就感到萬分慚愧。所以先生一提003號,我就覺得自己沒有理由退縮,沒有理由放棄。同時先生關愛的話語,殷切的期望,真誠的鼓勵,讓我感動得流出淚水。因此答應先生,無論如何,一定會堅持到底。當三次考記之後,有學長問我是否還要繼續下去,其實我自己已經在打退堂鼓了。但想想自己答應先生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才幾天就又退心了,這不是出爾反爾嗎?為了怕自己堅持不了,趕緊把消記的費用轉給先生。先生一片仁心,對我的要求沒有更嚴格,反而有所寬容,自己知道自己寫的東西純粹是濫竽充數而已,先生並沒有點破,而是像愛護一棵幼苗一樣默默地護持著自己,想來真是令人感動!有這樣體貼智慧的先生,何其有幸!

自己說話做事都比較啰嗦,所以文章也就口水太多,每次看到先生的改寫,基本上都是重寫的,就非常汗顏。當寫“宰相論”、“皇帝論”的時候,感覺評判歷史人物真的很難啊!自己的水平太差,對歷史人物所知甚少,評判的標準又不準確,煞是苦悶。後來也是去找各種資料來讀,但總覺得不能理順頭緒,以至於幾次三番無法完成作業。

完不成作業的另一個原因,是自己拖延的習氣使然。我做事從來都是虎頭蛇尾,說得多,做得少。很多事情都是拖到最後,實在不行的情況下,突擊完成,敷衍了事。其實這是自己不能成長的最大原因。接下來的日子,一定改掉自己的毛病,跟隨先生跟諸位學長的腳步,努力前行,絕不後退!學生李增金敬呈。

六藝文言010號第二階段學習心得

第二階段主要以寫“論”為主,從仁義禮忠信,到仲尼弟子論、諸子論、宰相論、帝王論,最後是私塾教育論。最大的變化就是可以寫出兩三段話了,回頭再看第一階段寫的那些文章,確實簡單很多。第二個變化就是不再懼怕下筆了,哪怕白話之思維,或者口水話。第三就是更瞭解歷史和文言文論的寫法了。

從寫仲尼弟子開始,就不得不盡可能地讀相關的文章或書籍,《史記》,《左傳》,《孔子家語》就在這時接觸的,以前雖然想讀,或者因為時間緊,或者懼怕看不懂,這些書始終是束之高閣,置於一旁的,為了寫文章,不得不看,不僅看懂了,還能看出文章的道道——文章的寫作技巧。以前雖然讀了《莊子》一書,但不懂的地方較多,所以寫諸子論時,我特意選擇寫《莊子論》,逼著自己閱讀了大量有關莊子及莊子時期的其他諸子,當發現自己居然能把《莊子》一書讀懂大半的時候,那種由衷的喜悅真的是“學而習不亦樂乎”。後來寫宰相論、帝王論的時候,也因不得不看大量的史書及評論,自己對歷史的瞭解和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由於文言文是基於聖賢之道的宣揚與傳承,在寫作中,自然鞏固了對所讀經典,尤其是儒家經典的運用和理解,也在不知不覺中檢查和改變自己為人做事的準則,正如先生所說,在潛移默化中與聖賢通電。彭端淑言:“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不學,則易者亦難矣。”是也。

六藝文言012號第二階段學習心得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回首驚覺,自參加六藝文言學習文言寫作以來已歷半載有餘,完成習作二十餘篇了。

今天駐步回想完成這二十餘篇文言習作的歷程,真可謂酸甜苦辣,感慨萬端。 析言之,卻是以收穫的喜悅和由衷的感恩為多。

前十篇完成倫常思想的歸宗和立定向先賢學習的腳跟之後,在完成接下來十篇論文的過程中感覺大不一樣了。

首先在對相關材料和範文的閱讀上,在思想上能夠和先賢的思想逐漸地一致起來,甚至有時候會有一些火花碰撞出來,自己心裏會很歡喜,心想這些碰撞出來的火花就是作文時需要的內容,不再如先前讀書時那般單調和疑惑茫然了。

疑惑少了,也會覺得有時間體會和享受文詞的美妙和先賢作者匠心獨運的文思結構,就會對這些先賢文章更加喜愛,甚至覺得不能背誦實在慚愧遺憾,便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使之成誦。回顧這半年以來的讀書習作,這種收穫充實感,真覺得以往數十載的光陰是虛耗的,與如此的課堂和如此的先生真是相見恨晚。

在遣詞造句方面也有明顯不同,覺得可以選擇的字和詞彙開始豐富起來,用字也開始穩妥起來了;句式的變化也在多樣起來。 尤其值得高興的是,讀書時會有想把所產生出來的感行之於文的衝動,有些已經成文,雖然幼稚拙劣,但是是自己主動寫出來的,自己也自信了許多。 每想起先生講,堅持寫二三十篇之後會上癮,想不寫都難。對先生所言我當然是深信不疑的,如今先生所言的境界似乎有些提前顯現了,卻盼望著三十篇早日完成,體會著種作文欲罷不能的暢快。

看到幾位先生對於傳統文化興亡繼絕發心至大,日以繼夜地身體力行讀書、為文、批改弟子習作,常見仕隱先生凌晨尚在群中答疑解惑,給弟子們打氣,先生朝夕於斯,篤行如此,實在令人感佩。桃園先生為文筆致清雅拔俗,深情款款自不待言。先生常以自身作文的經驗方法言傳身教於弟子,常細緻入微,有時先生會顧及到弟子寫來不易,不忍刪減,一篇文章會改兩。先生有時會跟弟子推薦先賢文集,都會把出版社、哪裡買、什麼價位予以一一詳明。先生們若非內心本著往聖先賢和家國民族之情懷,何至於孜孜如此,諄諄如彼。有師如此,弟子怎敢不感恩以矢志追隨。

六藝文言015號第二階段學習心得

心得最好寫,一則是白話二則寫哪想哪。開始到現在四個月,十論之後,反而覺得越寫越不得勁,原因是看書的時間很少,障礙多,精力不集中。有愧老師的教導。寫的時候基本功差,明明想寫什麼內容,筆頭就是流不出來。就是流出來也是兩種,一則乾巴巴,一則白話囉嗦,面目可憎,可是也沒有辦法。有雞湯說,四十之前不好看,怨父母,之後怨自己。這麼些年讓你修,白娘子沒修成,倒像白骨精。所以,現在愁是沒有用的,老老實實,書看起來,經典該背誦的還是要背,推薦的書多看些,看完摘點什麼,寫點什麼。總之,補。為時未晚。
還有一個感觸,很深,想有所動作。結果沒事的時候,你好我好,大家好。因為平日裡大家不涉及學文,柴米油鹽,這些事,面上的事,不觸及靈魂深處,也沒有衝突,一片和諧,可是,一旦要站位,比如,體制教育和私塾教育。你認同哪個。孩子往哪送,就是站位。真刀真槍。可以說,矛盾是尖銳的,能量是強大的,都時時心裡冒騰著那句,世上最容易的就是教化,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有心有靈犀。最妙是“拈花一笑”。最難的事也是教化。太難了,佛菩薩也拿你沒轍。有的人太執著,愛鑽牛角尖,主觀,我固,我必,九頭牛也別想讓回頭。如果平時沒有在傳統文化中浸潤,要臨時抱佛腳拉回來,效果不大的。你想一下子轉化別人的思想,那是基本不可能的。碰了壁撞了南牆,自然會去觀察思考。發現周圍有些可怕之處,大家的差別大的驚人,執著也是驚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性別,不同年齡。各執己見,雖然不必求同,但總要有所相同之處,否則道不同,不相為謀。然而面對往往是截然的不同,真的我們的信仰,我們的文化有些亂了,所以,老師說,我們任重道遠。真的是老師的肺腑之言。每天不管老少,都拿個手機在自個靈魂裡塗鴉。速度是超越任何時代的,結果也會是顯著的,各種思潮也都在宣揚己是人非。人看了之後,這個也似好的,那個也像是對的。如若沒有定根,那麼會越看越糊塗。吃什麼好不知,信誰好也不知道。腦子裡塞得滿滿,有用的,正道的也許並不多。這個感觸,讓我覺得,我們學習雅言,先正己,聽老師的話,就對了。
還有覺得自己寫來寫去,思維狹隘,就這些個套路寫出來,就象每天上下班,這條路走熟悉了,一不小心就走進去,對與不對已無從分別,強烈的因循。也是懶人的一個特徵吧,問問老師有什麼辦法對治。其實覺得老師的批改多看看應該是方法。心得少寫些,這段時間負能量附身。以免傳給大家。感恩老師同學!

前番仕隱老師、桃源老師的點評、老師的鼓勵,心中不安,弟子愚劣,老大不小而一無是處,有愧。弟子前面草草回復,有失弟子相,在此向幾位老師頂禮認錯!回復時有尷尬之時,一則看到想回復,環境干擾,回復時心不定;二則雖回復了,常覺不得體。這是末學德修俱欠,一點點向各位師兄學習。也想借此再啰嗦兩句,不當之處,希望老師同學不吝指教。前兩天向好友介紹我們的群,很希望他能加入,他表示交作業時間不能保證,二來不太喜歡命題作文。他也就暫時無緣了。所以大家能在工作之餘有這樣的決心堅持學習,很難得。再加上我們有幸遇上這麼好的老師,在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實在是不容易。這是難得上的難得。好好珍惜,寶山上來了莫空手歸。還有寶山來了,把原來的玉米棒子放下才能新的東西。這道理想必大家也比我明白。再就覺得我們都是有過學習工作經歷的人,自然對一些問題會有自己的想法、觀點。但我們可以學學《論語》裏的君子相。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更多的反省自己說的合不合乎道。言之“矢”是否中“的”。然後聽聽老師、師兄的見解。不合自己觀點有時往往是提升、豐富自己的時候。因為很多時候同一個理而表述不同。還有我們總要相信有真理存在,或者說道的存在。各家的學說或多或少也是這個”道”上的枝幹。否則也不會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在這個共同的基礎上討論,我們的爭議也是雖“爭”而有“義”。以上末學一點體會。祝老師、同學身體健康,學業有進,事業順利!

六藝文言019號第二階段學習心得

終於堅持完成了第二階段的文言文作文訓練。每次作文都是考驗,搜腸刮肚,苦思冥想,勉強成文。原因很簡單,學識不足。

最近我讀了陶希聖先生的傳記。他說他四五歲開始啟蒙讀書的時候,先讀《書經》和《禮記》,然後讀《史記》和《漢書》。他9歲到學校去,教師出了一個作文題目叫“劉備不取荊州而取益州論”。陶先生寫這篇作文時不但引用了《三國志》,還徵引了《三國演義》。陶希聖先生自信那題目是自己的拿手好戲,非常高興,半小時寫了三百字,把龐士元被射死在落鳳坡的故事也寫上去。哪料這篇文章得了零分,先生批註:《三國演義》所記者不可全信,而且在課堂上大加申斥。從此之後,陶先生曉得了做史論的規矩,做了一輩子史論,再也不敢拿《三國演義》裏的故事做文章。看到這里,我就想一個九歲的孩子就可以寫這樣的文章,就可以點評一個歷史事件;而我們為什麼不行呢?歸根結底就是所接受的教育有問題。學了幾十年,看似讀了很多書,其實沒文化。中國傳統的經史子集幾乎沒有讀過。只是在近幾年年才開始讀四書老莊。然而已是先天不足;而且即使能把文章寫出,卻缺乏一種正氣。

為了學寫作文,我開始讀韓愈的文章。他寫的《爭臣論》“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下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於政。”;“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文章氣勢磅礴,一氣呵成,非常有節奏感。 曹丕說“文以氣為主”,韓愈強調“氣盛言宜”、“文道合一”。要寫出好文章,或者擴展為寫出天下之大文章,胸中必有浩乎沛然之真氣。所以一個為文者,一個要在天地間創造大事業的人,首先養出浩然正氣。何為浩然之氣呢?孟子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所以儘管完成了第二階段的文言文寫作練習,但是依然路重道遠,需要老老實實去行。讀《史記》、《古文觀止》等,研習先賢前輩之文章。

中華文化已中斷近百年,如今才見復興之勢。而文言文寫作卻鮮有人做,也少有人能做。我雖不才,仕隱二位老師不以學生愚鈍而悉心教習。每念於此,就不敢自棄,唯恐負老師一片心血。

無它,加油吧,同學們,繼續前行!

六藝文言022號第二階段學文心得體會

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不知不覺,文言寫作已堅持了半年,剛開始的十篇以敘述文為主,由自身到家人,再到先祖前賢,還有仿寫書銘,涉及一些音韻的知識,最後以述志文作結,是第一個階段。是向家庭倫常的回歸,為人處世的根基也是由此而定的。

人從家庭中來,走向國家天下,所以第二階段寫的是經論史論,都是議論文,以前不曾寫過,而且自覺學識淺陋,每每絞盡腦汁而無從下筆,真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感,兩位先生也發現了大家的畏難心理,多番鼓勵,又是整理相關資料,又是薦書。我們也就在慢慢學習閱讀中,漸漸能寫好了,其中002號鄭師兄總是早早寫完上交,而且寫得很不錯,給我們起到一個帶頭作用。先生要求的跌宕起伏,師兄做到了,而我慣於平鋪直敘,雖然也有所嘗試,但總寫不好,所以還要加強學習。

這十篇文章的寫成,背後需要查閱很多相關的資料。所以每當先生講完課,就要著手查找資料,閱讀思考,構思佈局,是一個很好的學以致用的過程,先生說以文統學,以作文促進讀書,寫得越多,讀的書也越多,兩者互為促進,慢慢的漸入佳境,欲罷不能,而眼界高遠,學識漸豐,志齊聖賢之效。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現代教育是師講生聽,久後大概忘了,白費功夫。傳統私塾教育是先生要求學子背誦,並做大概的講解,然後學子背誦過關,還須復述講解,這樣既聽又背且講,自然印象深刻,終身不忘,而化為他為人處世的准則,受用一生,中華文明所以久傳不衰。感恩先生,也與眾師兄共勉,文化復興,我們義不容辭!


六藝文言023號第二階段學文心得體會

由於當時對文化的一份擔當,對復興文言的一份使命,故走進這個文言學習的網絡班。一轉眼小半年過去了,收穫頗豐。

記得前十篇的寫作,真叫人上愁啊,雖然讀過學庸論語等經典,但距離運用還是有一定距離,即使天天翻書也寫不出。有人和我講,到處抄抄就好,可我連抄也不會。體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只能東拼一句,西湊一句,或者把經典上的話換過說法,總之就是在湊數。

到了第二階段,隨著文言文閱讀量和寫作量的增加,開始有一點點感覺了,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但是湊字的現象減少了,大量篇幅是自己寫的了,還記得之前寫上二百字者怵頭的不行,通過第二階段的學習,有的時候很輕松寫個五六百字,我都對自己感覺驚訝,回想起之前為寫個文言文改來改去寫不了幾句,很是感嘆,看來讀書少而且沒人指導,寫文真不容易啊。

而且最近的一大收穫就是,發現自己現在閱讀文言文能力也不段提高,記得寫前十幾篇的時候,需要查找一些史料,一開始有好多地方看不懂,甚至好多字都不認識。幸好學過文字聲韻學的一些知識,然後借助這些工具書,不斷的自己標音,注釋,聯繫上下文,看不合適再修改,現在慢慢地居然能看懂古書了,非常欣喜。

這幾個月來讓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更要有遠大的志向,所謂人無志不立。所幸自己在學文言的道路上未曾有退卻之心,欺許自己能在老師的引領下,同學們的互相扶持下,學有所成,以報師恩,以報聖賢祖先之恩,光大中華文化!慚愧學生日新敬呈丁酉四月廿六

六藝文言025號第二階段學文心得體會

第一階前十篇文章,寫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人事,情志,對于女生來講,難度還不算太大,總算順利通過了。可是第二階段就完全不同,十篇論。對于我這種長于感性,而毫無理性的人來講,真是一個挑戰。第一篇仁論,交上去,被老師退回,第一次被退貨,對自信心的打擊好大啊。實在不知道論怎么寫。加上到了春天,身體也很多毛病,眼疾犯了,看書也受影響,咽炎咳嗽也一起來,晚上也睡不好。平時還有工作,壓力好大。向老師請假了兩周調整一下,出去踏青調整了一下,身體也好些了。又向師兄請教,師兄私授秘籍:找準一點,深入去寫,這樣時間就來得及了。是啊,不像前十篇,參考的內容不多,可以逐字逐句去復習。現在參考的范圍太廣了,我打出來的相關文件就有幾十頁,一周時間哪里看得完啊。這招挺管用,終于重寫出了,這次過關了。后面的幾篇論,也寫得不容易。總是踩著交作業的截止點倒計時交的。但好歹還能湊出來。

可是到寫后來的四篇歷史人物論時,我要哭了,前面的更難。我對歷史一點都不熟,哪個人物也不了解。以前我就把歷史當故事來聽的,只關注故事情節,別的就像過眼云煙,不知飄散何處了。現看也來不及,那么多人物,不知從哪一個下筆。并且也看不進去,一看就想睡覺。沒辦法,我在喜馬拉雅上下載了些現代人的解說音頻,上下班開車時就聽,加深一點理解。可是時間不夠用啊,一周時間就要寫一篇論,剛聽得有點感興趣,就要交作業了。作業交完了,才略有一點感覺。可能老師是在照顧我的情緒,后面的論,哪怕寫得不好,也是以鼓勵為主,不輕易打回重寫了。在這個過程中,突然就發現,自己變得勇敢了、堅強了,敢于面對自己的不足了。以前總是拖,總是怕,不敢寫,怕寫不好。后來一篇篇寫,雖然寫得不好,但從對歷史人物一無所知,到翻書,百度,查資料,一點點去了解,到下筆成文,總有一個熟悉和了解的過程了。這些歷史人物的情操志意,也激勵著我,去克服困難和惰性。自己對自己也有一個客觀的評價了,發現這么難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并沒有想中的那么不堪,略有信心和成就感了。也增添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對自己身體的康復,也有一定的信心,不像以前那么悲觀和煩惱了。

寫到二十篇,相對就輕松一些了。因為一直從事私塾教育行業,有感而發。可是寫到后面,忘了前面,以短句為主,又寫得像女人的裹腳布了,又臭又長。不過好在,老師對這篇文章的要求沒那么高,這十篇就這么水過來了。

回頭想想走過來這十篇的路,真的是非常辛苦,身心的雙重考驗。到現在,與眾師兄的差距還非常大,寫作技巧和方法也未得其要,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論遇到任何情況,我都不會輕言放棄!

六藝文言036號第二階段學習心得

寫完二十篇了,竟然寫了這麼多了!

回想這一路上,寫前十篇的時候,真的是如老師所言,是與自己的墮性開戰,畏難情緒那可真是時時都在呀!後來看到老師的提醒,知道這個情況原來是很多人都有的“正常現象”,一是自己那種罪惡感就有些釋然了,二就覺得老師這麼苦口婆心的,不要讓老師失望。然後就堅持了。寫中間的這十篇論,開始的幾篇又畏難不行了,不知道怎樣去準備。所以每次都是快要交作業的那一刻才絞盡腦汁去拼湊,這樣真是累死了,自己也覺得不對勁。後來老師反復提醒大家要提前準備,多查找資料,這樣才知道原來寫一篇文,並不是臨時拼湊就可以的。

後來桃源先生又不厭其煩教導,真讓學生覺得不聽話就真對不起先生了。這樣才買了一些書,每天開始看一部分,有點學生的樣子了。

然後又是交作業,後來就不再臨時拼湊了,從老師佈置好作業,就在大腦開始構思,時刻不敢忘記。實在沒主意的時候,就請教桃源先生,讓先生給提示。或者請教身邊一起學文的貴人學長王日新,看他是怎樣準備的。王日新學長學習認真努力又虔誠,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後來就不再最後一天交作業了,能提前一天交了。不過,每次交上作業,心理還真是大放鬆呢!一下子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有一次交上作業,先生讓重寫。當頭一棒,還要寫呀,不是交上就可以了嗎?好在桃源先生慈悲,給了好些提示,才讓我的重寫之路沒那麼坎坷。

現在,二十篇完成了,我的體會是,一不再那麼那麼怵頭寫文了畏難情緒,小了很多通過寫這些文,讓我對所寫的那些古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原來的我,可是僅僅知道他們的名字而已。發現寫文真能讓自己長見識三是對寫論有了一些認識,知道了寫作的時候對比的重要性四,自己原來是一個惰性特別大的人,現在,好點了,哈哈不過正如老師所言,前面的路,還很長呢。


六藝文言037號第二階段學習心得

轉眼两月已逝,從炎炎夏日到秋雨淅漓。回想此阶段作文真是好有意思。

一開始不知怎樣寫。参考先生的講解,又讀了几遍司馬温公的《才德論》,再搜罗相關的仁、義、禮、智、信各類故事,就開始埋頭寫去。寫完了仍是忐忑的,不知是否合乎要求。于是每一篇都力求與之前不一樣,以期終有撞對的时候。居然蒙過了一半。然而到人物論時,又不知所措了。《仲尼弟子論》按先生安排,参考了各類書籍,勉强寫了。而《先秦諸子論》時,因為喜欢孟子,便固執地選了孟子。便一再地讀《孟子》之書,越讀到後來越不知怎樣寫。以致寢食不安,整日讀《孟子》,以期通達其旨,進而客觀評論。然就期限之終也無法窺其全貌,更遑其論。且落下一深思便頭昏之症,近日方略好轉。此時想來是智小而謀大之故,且方式亦有誤,如多参考前賢之作,抽離人物本身來看,或许可省力许多。

之後學寫歷代宰相論、歴代帝王論,也有同樣困撓,雖有東坡先生諸論参考,亦常陷入人物自身,而難以於經史中去客觀論辨。所以常常修改,而觀文之始終竟全然不同。如此反復進退,調整情緒,修改習稿,今時到覺自身性情較两月前平和些,豁達些,此真乃意外收获。最後一篇《私塾教育、科舉論》,同樣满纸寫來都是感情之言,而無客觀論語,於是反復改來自己都不知所云。除却對之認識淺薄外,亦爲性格之弊所致。

又,幾因不知如何寫時,而枯坐苦思,結果痛苦十分且終無所作,作亦不知所云。過後方憶聖人云: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苦思時却不知此語,過後方知,却終是痛苦過了。人生岂不是也常常如此?想想又覺挺有意思。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