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国学教育

儒家治國=士大夫治國=以文治國=文言文治國 0

儒家治國=士大夫治國=以文治國=文言文治國

儒家治國=士大夫治國=以文治國=文言文治國

儒=士大夫=斯文=文言文

重建士大夫、復興儒家、復興文言文,是中华復興的核心與關鍵。

復興文言文又是復興儒家,重建士大夫的核心與關鍵。

當前的儒家儒學,是知識儒學,研究儒學,而且是基於西方思維(論文體繫),實際上是南轅北轍。[……]

閱讀全文

六藝文言010號習作二十一 《古文選》跋 0

六藝文言010號習作二十一 《古文選》跋

六藝文言010號習作二十一
《古文選》跋

古者,武以勘亂,文以安邦。自庖犧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作《易》之八卦始,至於詩書禮樂諸子百家書,皆雅言為之,雖代代隳頹不已,猶有存者,致後世可觀聖賢之象,蹈王政之跡矣。於是,經史子集,浩若煙海,存不及百一,斯文之盛,經國之重,惟中國有之。古私塾之弟子[……]

閱讀全文

答馮君書 0

答馮君書

馮君足下:

君言“讀經多,則文言熟,文言熟,則順理成章能寫,故學作文,以多讀書為要。”諸語,模賢深同之,惟“文言白話,乃口氣語型不同耳,故作文,不在文言白話否,當以內容為要。”一說,以吾半載學文所得,闕疑也,模賢雖作文之力尚淺,亦鬥膽略陳己見,試議之。

模賢學文初心,惟促學而已。古之學者[……]

閱讀全文

六藝文言書院2017上海解經夏令營招生公告 0

六藝文言書院2017上海解經夏令營招生公告

有詞雲:“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自古江左人傑地靈,詩書禮儀之家,層出不窮,王謝堂前,鶯燕飛舞,復幾二社,士林享譽。是有孟母堂早萌滬上,文禮書院南址泰順。為積極推進讀經教育及文言復興事業,本書院接踵前賢,自粵徙滬。昔者,康成東歸,其師馬融曰:吾道東矣。今道在東,亦仕隱所歸矣。

六藝書院在粵辦學七[……]

閱讀全文

“六藝文言”大齡讀經學子專業文言網絡培訓體系 0

“六藝文言”大齡讀經學子專業文言網絡培訓體系

六藝書院文言成人網絡培訓體系啟動以來,塾界同仁及熱愛傳統文化的同志積極響應,一些堂主與私塾老師擠出時間參與到文言文學習中來,通過嚴格的督學機制、專業的培訓體系及先生們認真的評改,同學們學習成長異常明顯,一潭長期累積的知識、認知的死水迅速通過語言組織、辭匯調取、思維辨正在文以載道、以文養德的根基上啟動[……]

閱讀全文

仕隱君談教育:家庭教育最好的竟是它? 0

仕隱君談教育:家庭教育最好的竟是它?

如果要問你們家的家庭教育是什麼?一些人會說,另一些人會說,少數人會說,個別人會說以上的答案或是願望或是措施。那麼,一個聽話的、勤奮的、愛學習的、不怎麼貪吃貪玩的、對人友善懂得分享的、對尊長尊敬且畏懼的、不沉緬於電子產品的、不經常外出不歸的、不打人、偷竊、早戀的、身體較好的孩子,倒底有多少呢?或者[……]

閱讀全文

仕隱君談教育:窮養與富養——認識與誤差 0

仕隱君談教育:窮養與富養——認識與誤差

 這幾年,老是聽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話,今天,又看到一篇反思文章——“當窮養的男孩遇上富養的女孩”,真覺得有寫一篇文章以正視聽的時候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我們心目中的富養女孩的來源,無論東西方,我們都能找到這樣的來源,比如,曆史上的秦穆夫人、許穆夫人、晉文公夫人、卓文君、文學中的薛寶[……]

閱讀全文

仕隱君談教育系列八十四:八股文對讀經學子的意義 0

仕隱君談教育系列八十四:八股文對讀經學子的意義

一直以來,我們對八股文多有誤解,絕大部分是因為習慣性宣傳及不了解之故。搜遍整個百度搜狗,發現不了幾篇八股文,幸好,近來,武漢大學整出版了一系列傳統科舉資料,讓我們有機會目睹這些經典八股文,其中方望溪主編乾隆欽定的《欽定四書文校注》整理了明成化以來至清數百名篇以為“主司的繩尺,士子之矩矱”,真當今讀經[……]

閱讀全文

仕隱君談教育系列八十三:選舉標准為何要設定百萬字的吟誦包本目標 1

仕隱君談教育系列八十三:選舉標准為何要設定百萬字的吟誦包本目標

六藝書院秀才選舉標准之一為吟誦包本40萬字,舉人為30萬字,進士為30萬字。一共一百萬字。很多人看到這個一樣“高標准”很不解,說什麼王教授才20萬,你居然說100萬,人家純讀經學堂天天8-10個小時,幾年下來,也只有少數幾個記誦20萬,你憑什麼說能做到100萬。甚至一些人,認為本書院在嘩眾取寵,不切[……]

閱讀全文

仕隱君談教育八十二:傳統科舉模式對私塾學堂的意義 0

仕隱君談教育八十二:傳統科舉模式對私塾學堂的意義

現今私塾學堂,五花八門,參差不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雖然是一個必然又正常的現象,但私塾興起十多年來,都面臨辦學中的一些相似的困境。比如,家長與學生總是不斷地流動,或一年半載,或二年三年,五年以上,就是鳳毛麟角了,學堂人數初期階段難以上去,上去之後,又難以繼續突破,甚至反反复复掉下去,又上來,又掉[……]

閱讀全文